从宏观看,对于打破通缩,市场还存在极大分歧,乐观的投资者相信政府的转变和决心,悲观的投资者觉得需要看到更多政策和更大的经济反弹。
虽然在我看来,现在是无需悲观过度的。首先,政府的决心表露无遗;第二,政府的政策空间是无需怀疑的;第三,到底多大的力度才够扭转通缩,到底谁说了算呢?虽然经济数据已经好转,但悲观者说这是短期的一次性透支,后面又会下行。实际上决策层和市场,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,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谁给的政策力度和数字就是最准确的。
另外,从交易行为来看,似乎很多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总是变化非常大的,涨的时候恨不得满仓没有业绩的垃圾股,跌的时候又开始怀疑人生,怀疑牛市已经结束了。为什么市场投机性特别强,左右摇摆,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,熊市可能结束,政策力度可能很大,但现实的问题又看起来非常值得继续悲观和绝望。
对于这些辩论,我们都解答不了。我们换一种解题思路吧。首先是现在的估值水平,是不是没有见过的低估;其次,有没有很多估值低的同时,不惧怕是否通缩继续,也仍然可以业绩稳定并且增长的企业;再次,是不是政策信号发出后,还有很多行业和标的,根本没有太大的上涨,而是依然比较悲观。所以实际上看业绩看估值这些资产,对政策转向的定价,也并不高。